“坐车到街道口,早高峰时段起码要堵上25分钟,现在骑一辆共享单车,5分钟就过去了。”家住武昌雄楚大道幸福村的黄女士很感谢共享单车,因为她从此不用担心到位于“全市最堵点”街道口的省妇幼保健院上班再迟到了。
共享单车是一种怎样的事物,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火遍武汉?连日来,记者走访了入驻武汉的三家共享单车企业,以及专家、管理者,为市民解读这个可能疏导武汉交通拥堵的“破局者”。
中心城区有8万至10万辆,二三十岁年轻人最爱骑
从去年12月29日第一批摩拜单车落地,随后ofo、哈罗单车(hellobike)相继进入,武汉人骑上共享单车已有3个月。据三家公司提供的数据,目前武汉中心城区投放的单车总数在8万至10万辆之间,是原有的环投公共自行车的两倍,主要分布于汉口、武昌和光谷片区。
它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速度也令人惊叹。在不少市民印象中,2月底的一个晴朗周末,大街小巷突然随处可见骑着小红车、小黄车的年轻人;从骑行数来看,仅ofo一家在武汉的日均骑行人次就达到40万,频次是启用近两年的环投公共自行车的4倍。粗略估计,几大共享单车企业日均骑行使用量接近百万量级。
“受欢迎,是因为抓住了痛点。”摩拜单车武汉城市经理李欣介绍,根据摩拜的调研,1至3公里的短途出行令许多武汉人感到不便,也是摩拜要解决的问题。连日来,记者走访了汉口西北湖、武汉广场、武昌积玉桥地铁口周边,在视线范围内都能方便地借到车,的确解决了上班族从公共交通站点到目的地的衔接问题。哈罗单车武汉城市经理彭俊则认为,共享单车还解决了私有单车的诸多不便,带来了骑行习惯的回归。
因为其智能化的特征,共享单车是年轻人的专属。数据显示,在武汉,共享单车的注册用户集中在20至35岁的年龄段。这一年龄段的用户,对于注册、扫码、移动支付的使用方式更为谙熟。
天生自带流量,资本热捧共享单车
单车企业靠什么赚钱?每半小时1元钱(轻型车0.5元)的租金,能支撑它们维持下去吗?这是令无数人好奇的问题。
三家企业负责人均告诉记者,成本主要包括单车投放、车辆零配件以及运维人员的工资。从业内分析的数据来看,摩拜的车辆成本最高,每辆车对外公布的造价是3000元,第二代轻型车降至千元以下,依然是最贵的;ofo的单车成本最低,每辆在300元左右;哈罗单车则介于两者之间,每辆在700元左右。
而后期的运营也是一笔可观的成本。李欣介绍,共享单车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,依靠用户之间自然流动;在这个微循环体系中,仍然有一些人流量大的点位需要工作人员的调度。因此,摩拜在武汉目前有上百名运维人员,对堆积的车辆进行纾解、处理故障。“保障车辆的完好以及使用中的安全,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因此这一项成本不能省。”哈罗单车的运维团队有60人。ofo没有给出具体数据,但因为车辆造价低,其日常损耗也是最严重的。“我们正在考虑更好地使用科技手段,例如蓝牙技术、红包车,实现智能化管理。”李欣说,长期依靠人力,其实并不符合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特点,单车企业也想从高额的人力成本中挣脱出来。
相对于前两项成本,另一项固定投资成本可能更令共享单车企业头痛——那就是本该遍布使用区的停放设施。日前,摩拜在武大校园里设置了专属停车位,并表示在2017年内,将市区的停车点增加到1000个,借此引导用户规范地使用单车。而其他两家企业尚未对这一板块进行投入。
资本热捧成了支持共享单车热的最大动力。和许多苦苦寻求资金的创业项目不同,共享单车称得上是资本的宠儿。3月1日,ofo宣布完成D轮4.5亿元美元的融资,而摩拜今年已融资超过3亿美元,哈罗单车则在年初拿到了GGV纪源资本的投入。
“共享单车是一种天生自带流量的事物。”在阿里巴巴工作近7年的彭俊说,这是一个典型的风口行业,“此前没有任何一种产品,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,在大街小巷人尽皆知。”在他看来,有了流量,有了用户,等时机到了,总会衍生出合适的盈利模式,这正是投资机构所看重的。
共享单车能走多远,“用户好感度”是决定因素
近日来,摩拜单车和ofo即将合并消息传遍互联网。这一情况让人感觉似曾相识——火爆的滴滴打车与优步中国联姻。但这也让用户生疑,滴滴打车与优步合并后,现在手机叫车价格上涨、服务体验好感度下降的一系列问题,是否会在共享单车领域重演?
武汉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胡润洲认为,共享单车之所以受到欢迎,是起步阶段抓住了市场需求的“痛点”,并在此基础上赢得了用户和资本青睐。在这一阶段,可以说用户需求与资本需求是一致的。但在这一成功的基础之上,用户需要在“有没有”的问题之上,继续解决用得“好不好”,而资本介入共享经济之后,追求的是更低成本、更多回报。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分歧,也是对企业更大的考验。甚至对资本运作体系和政府管理的成熟度,也是一个挑战。
胡润洲表示,任何成功的服务型企业,核心都应是用户的体验好感度,一个成熟的资本体系内,这样的企业会赢得更大力度的投资,也会得到政府更有力的支持。现实中的共享单车企业,也应该更多关注让用户更安全、更便捷、更文明用车,通过“口碑”来推动企业更好发展。
武汉自行车承载量接近上限,共享单车将迎来“门槛”
3月15日,上海市叫停了中心城区的共享单车投放;叫停前,已有6家单车企业进入。“小红车”“小黄车”和“小白车”在武汉三足鼎立的局面会维持多久?还会有后来者吗?
对于这个问题,摩拜和哈罗单车的骑行数据给出了答案的其中一面:武汉还有继续投放的空间。彭俊说,在大家眼里,武汉是一个巨大的市场,城区面积大,年轻人口多,几乎不输上海。
偌大的武汉,能“吞下”多少辆共享单车?武汉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胡润洲表示,武汉现阶段缺乏“慢行车道系统”,以目前的交通状况,10多万辆自行车是承载上限。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角度出发,对市场准入尚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的共享单车行业,进行规范迫在眉睫。
业内普遍认为,当前共享单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进入“门槛”。“并非一辆传统的自行车加上一个密码锁,就可以叫做‘共享单车’。完整的共享单车首先在质量上应优于普通自行车;其次是科技指数,无论从使用或管理,它都有别于传统的自行车,而是具备了互联网的智能化特征;最后,它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,承担着为改善城市慢行系统提供决策参考的社会责任。”李欣说。据了解,我市正在积极地制定共享单车管理规范,未来共享单车车辆质量、安全性、保险、管理系统等都符合一定标准,才能进入城市交通系统。
共享单车为市民提供了出行便利,但一系列负面新闻也接踵而至——深圳上万辆共享单车把海滩变成停车场、武汉长江大桥上上百辆共享单车乱停放……这个给城市交通拥堵带来希望的“破局者”,自身面临的管理困局又该如何突围?各家共享单车和武汉政府部门的一些合作行动,似乎可以看出一个规范共享单车的范本正逐渐浮出水面。
共享单车带来城市管理难题
黄勇是江岸区城管委的一名协管员,负责解放大道永清街周边路段的秩序维护。今年开年以来,他每天大约要花费三成左右的精力整理随地乱停的共享单车。节假日的时候,这个比例更高。“帮摆的效果并不理想,常常是这头刚摆好,那头又出现了好几辆,根本顾不过来。”他坦言。
无独有偶,江汉区城管委也发动了所有在路面上的执法队员、协管员和环卫工劝导骑行者和帮摆单车。该委工作人员称,江汉区像武广、万松园这样的老商圈多,行人密集、道路又不够宽,一些人将共享单车停在人字沟、压占盲道甚至横在路中间,很容易造成交通阻塞。
“说实话,从我们的角度,确实感受到被共享单车企业转嫁了大量的管理压力。我们付出了很多额外的劳动。”上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。
单靠车企“微调度”很吃力
3月24日,摩拜单车推出“红包车”的活动,将指定车辆骑到热门区域或摩拜单车距离点,超过10分钟就送红包,最高金额达到100元。
摩拜单车武汉城市经理李欣告诉武汉晚报记者,红包车相当于用科技方法来引导用户,形成城市内的“微调度”,摩拜希望通过这种奖励骑行的方式,培养规范的骑行习惯,同时也分担一部分运营压力。当然,仅靠红包车显然无法解决单车的停放问题,这仍然需要依靠上百名运维人员的调度。尤其在节假日期间,在东湖绿道等热门骑行区域,几乎需要一次性安排数十名兼职运维人员来保障秩序。哈罗单车和ofo的运营秩序,在现阶段同样依靠网格化的管理。运营人员在街面上巡视,管理责任区域的乱停放、查看车辆状态是否有损坏,并及时调度。
从第一辆共享单车在上海投放,到现在仅一年时间;进入武汉更是还不到三个月,很多方面都还在摸索的阶段。各家共享单车企业接受采访时,也坦承面临规范停车秩序等方面力度仍待加强,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,推出更有效的管理措施。“我们希望给城市带来文明的提升。现在能看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,但希望不要因为有问题就否定它,而是积极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。”李欣说。
武汉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研究院院长胡润洲认为,在公共交通领域要取得良好、规范的管理效果,前期投放和后期管理成本比率要达到一比三到一比五,但从目前共享单车企业成本角度看,这样的比例显然难以达到,也就注定共享单车靠自己是难以解决管理难题。
TIP小贴士
2017年3月9日,上海市消保委约谈10家共享单车企业。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总工程师徐道行表示,上海市共享自行车标准正在制定,预计六七月份可以实行。徐道行透露,相关标准对共享单车的使用做出了一些规定,如上路三年强制报废、车辆完好率95%以上、租赁费用3元以内、退款7天内必须解决、一定要买保险等。
2017年4月6日,深圳正式发布《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规定违规停放信息将计入个人征信体系。
2017年4月6日,北京市经信委、天津市工信委、河北省工信厅联合发布《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(2017-2020年)》。背景市有望形成共享单车停放的“正面清单”区域和不可停放的“负面清单”区域。
相关管理部门联手车企,探索“精准投放”
共享单车带来的城管难题,“倒逼”武汉市相关部门与企业携手共治。
管理共享单车成了交管分内事
昨天早上9点,江汉交通大队民警董冠男和同事来到江汉路地铁站B出口。他们的车上载着之前沿途收集的共享单车,运到地铁站出口旁摆放整齐,方便市民取用。“江汉路站点11点后人流量就会很大,我们要赶在这个时间前把周边随意停放的单车送到这里,方便市民取用。”董冠男说。到上午11点,他们一共跑了5趟,将40余辆单车送到这里。
“之前地铁站前盘踞的摩的、电的司机最令交警头疼,我们一走,他们就又都出来了。但共享单车来了后,他们生意明显差了,管理效果意外的好。”董冠男告诉记者。
江汉区交通大队负责人表示,从2月28日起,他们将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融入交管工作,每日安排警力将单车运送至辖区各个地铁站、轻轨站等人流密集区域。目前,江汉区交通大队、城管委已联系摩拜单车,在区内各地铁口(覆盖2号线、3号线、6号线)及交通枢纽地带联合设立了50多处单车停放点,市民反响良好。
长江大桥上近百辆共享单车乱停放,甚至人行道都被堵死。大桥交警除了派出拖车将乱停的单车拖走,也主动联系单车企业并达成一致:在发现单车影响桥面交通时,交警会通知单车企业,并协助对相关车辆进行归纳管理。随后,双方还首度在桥面树立数个“摩拜禁止停车点”指示牌,告诉大家此处禁止停放共享单车,并增加人手对用户的使用行为作出宣传引导。
南湖居民直接骑单车避开堵点,小单车可缓解大交通压力
上月,由于街道口、马房山等地铁站点施工打围,本来早晚高峰就拥堵严重的南湖地区通行能力大幅下降,交通状况“雪上加霜”。如何充分利用共享单车出行,被提上讨论日程。
武汉市交管局选择摩拜单车合作,借助大数据平台分析出行需求,在南湖地区规划100个停车点,建设专用自行车道,还鼓励和引导用户合理用车,并减少小商贩占道经营,保证道路畅通。
洪山区交通大队民警欧阳万春表示,引入共享单车后,需要途经街道口的南湖居民直接骑单车就避开街道口施工堵点,再乘坐地铁离开,让这一片区交通压力大大缓解。
目前武汉市更多区域正在积极跟进:硚口、东西湖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、青山等地的交管、城管部门,不仅大量施画停车白线,更与共享单车企业合作,对车辆进行联合投放与管理,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助力低碳高效出行。届时,预计可新增共享单车停放点600多处。
各城区设置200个非机动车停车点,解决城市交通“最后一公里”
武汉晚报记者获悉,武汉市城管委已向各区内部下发了《关于在中心城区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位的通知》,要求每个区尽快设置不少于200个非机动车停车点。停靠点设置主要选择人行道宽度在4米以上的路段,不占用盲道、消防通道、城市景观带、坡道等功能区域,避开商家店铺门口区域,不影响车辆、行人正常通行。
胡润洲表示,共享单车解决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行中“最后一公里”接驳问题,本身就是这个系统中重要一员,应置于政府统一规划管理之下,并给予指导和支持。共享单车企业更应该积极主动寻求与政府的合作,将自身纳入城市公交交通建设、管理体系中,获取相应的具体政策支持,彻底解决管理中各种“有心无力”的问题。